数学
为什么没有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
在数学里我们曾学过最大公约数以及最小公倍数。或许你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公约数要讲最大,但公倍数却又讲最小呢?是否有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呢?假如有的话,为什么不讲呢? 我们首先从一个具体情况来看: 例如有正整数16和24,它们有很多公约数,就是:1、2、4、8,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8,最小公约数是1。 ......
为什么会有“+-×÷=”这些符号
+、-、×、÷以及=这五个符号,小学生,还有些学前幼儿也已懂得它们的意义以及用法,在高等数学里当然少不了它们。但是它们的来历确实经过了一段十分曲折的发展道路。 古希腊与印度人不约而同,都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表示加法,如3+1/4就写成了3 1/4。直到现在,从带分数的写法中还可能看到这种方法的遗迹。 若要......
为什么1+1可以等于1
我们初学算术时,就已知道1+1=2了。这是确定无疑的。假如有人做加法而1+1的答数不是2,那就要得0分。但是,当我们学到了二进制制的计数法后,就知道在二进制制里1+1=10而不是1+1=2了。由于在二进制制里,根本就没有2这个数字。 现在这里又写了这样一个等式1+1=1。到底是什么道理呢?这叫做逻辑代数中的加法。 ......
为什么会有七巧板
七巧板也叫“益智图”,依据近代数学史专家详细研究,七巧板发明的年代大约为明、清时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能的结晶,在国外也十分重视。欧美人称它为“唐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tangram”这个英文单词正确译法应是“蛋图”。从前我国东南沿海的水上居民被称做蛋家,因而在明清两朝,备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以及歧视,七巧板就是他们的......
为什么有哥德巴赫猜想
无论检验多大的数都可以发现,大于4的偶数一定可以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而大于7的奇数部可以写成三个奇数素数之和。 6=3+3,8=5+3 10=5+5,… 100=97+3,102=97+5… 9=3+3+3,11=5+3+3… 99=89+7+3,101=89+7+5,… ......
为什么照相机用三角架而不用四角架
你肯定见过照相机所专用的三角架,它伸出来三条长长的腿,稳稳地托住了上面的照相机,使拍出来的照片将不会因为拍摄者手的轻微移动而变模糊。除了照相机的三角架外,拍电影所用的摄像机也都有一个三脚架,往往脚上还有副轮子,以方便摄像机的移动。 在我们生活中有四只脚的东西也很多,像桌子、椅子和各种鞋架子、超市里的货物架等等,不是都......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
为了防止四则混合运算时相互发生混淆,使计算得到一个已经确定的结果。人们先后结合生活和实际生产的各个需要,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明确规定:要“先乘除,后加减”。为什么科学家会如此规定呢?因为这样规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理由如下: 1.这样规定运算顺序,更加符合生活实际需要。请看下面例子。例1:王大妈到布店买了3米红布,每米红......
为什么卡拉OK比赛算分时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在卡拉OK比赛中,评委们所亮出的分数,按评分规则都是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之后取到的分数的平均值来作为参赛者的最后得分。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为何要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呢? 例如一个同学唱完之后,六个评委中的评分是9.00、9.50、9.55、9.60、9.75、9.90(10分为满分)。再去掉最高分9.90与最低......
为什么说数从劳动中来
你晓得我们目前数的数1、2、3…是自哪儿来的吗?数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因为它产生的年代太长远了,根本没法考证了。可是有一点能够肯定,数的概念与计数的方法是在有文字记载以前便已经很快发展起来了。考古学家已证明,人类自从5万年前便采用了某些计数方法来计数了。原始时候的人类,天天必须出去打猎与采集野果子等食物来维持生存。有的时候他们......
为什么采用公历年
去年是公元2000年,而2000年的二月共有29天。若你再翻翻前年的日历,便会发现1999年的二月只有28天,再看看1998年的日历,1998年的二月份同样是28天。我们便把二月份中只有28天的公历年叫平年,而把二月份有29天的公历年叫做闰年。2000年便是闰年。 为何要分平年与闰年呢? 天文学上将地球绕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