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

苏军兵不厌诈胜德寇

1943年1月,前苏联红军在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后,又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胜利,这标志着法西斯德军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希特勒不甘心他在前苏联战场上的再次失败,并于1943年4、5月对前苏联库尔斯克地区发动了“夏季攻势”。尽管德军攻势十分猛烈,但英雄的前苏联红军顽强作战,不仅成功地扼制住了德军的疯狂攻势,并开始转入全面......

继续阅读

“阿芙乐尔”的炮声

苏联十月革命爆发之前,为了便于领导革命,列宁在10月20日秘密回到彼得格勒。10月23日,党中央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决议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武装起义作为党的直接实践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了。 10月25日,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

继续阅读

纳粹头目们的下场

当德国法西斯军队遭遇到前苏联红军的大反攻开始在冰天雪地中后撤时,其高级将领也开始被希特勒开刀问罪了。 伦斯德将军由于被迫撤出罗斯托夫,已被希特勒下令解除其南路部队司令官的职务。 陆军元帅冯·包克自从在12月间遭到失败以后,胃病转重,已于12月18日由冯·克鲁格元帅接替他的工作。 而克鲁格元帅的被打......

继续阅读

靠信仰得救

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家,出生于埃斯勒本城。他早年曾受过律师的训练,后来在埃尔福特进入奥古斯丁修道会学习神学,学成后当了威腾贝格大学的教授。 路德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常常废寝忘食,无休无止地祈祷。他相信上帝爱每一个人,除了他自己之外,他将永远不能得救。他经常承受着信仰里的上帝对他的仲裁谴责......

继续阅读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在古代印度的城市里,经常会听到一阵阵的敲击瓦罐的声音,路上行人就会像要避开瘟疫一样纷纷躲在路旁。这是为什么?同样是人,他们却要远离城市居住,同样是人,他们却被看成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就连死了,也要埋到人迹不到的地方。这是一种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沿续到今天。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

继续阅读

亚里士多德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西方文艺理论的真正奠基者。公元前384年生于爱琴海北岸的哈尔基迪凯半岛上的达吉罗斯,其父是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御医。母亲法伊斯提来自优卑亚岛的哈尔基斯。亚里斯多德早年丧父,由监护人“抚养”。17岁赴雅典就读于柏拉图的“学园”,受教20年。为学员中出类拔萃者 柏拉图去世后,......

继续阅读

美国参战

1917年4月6日,美国站到协约国一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政治形势和战后进程发生巨大的影响。1914至1916年,美国仍是一个中立的强国。然而它给予协约国以大量的物质援助,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仅美国48家大公司1916年的决算就有9.65亿美元的盈利。中立政策对美国的垄断组织是极其有利的。美国也不反对出卖商品给德国。 ......

继续阅读

“条件反射”的发现者——巴甫洛夫

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的关于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学说,把生物生理学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研究分支推进到了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新阶段。 人类对生物神经系统的探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还在很古的时候,人们就观察到了神经,但对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没能理解。到后来,盖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神经的结构,发现它和动......

继续阅读

腓尼基居民

“腓尼基”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文献,作“腓尼赫”。希腊人始称“腓尼基”,意为“紫红之国”。 腓尼基东连叙利亚,西临地中海,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是黎巴嫩山和地中海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境内多山,但雨量丰富,沿海土地宜于精耕细作。 园艺业发达,种植葡萄、橄榄、椰枣等经济作物。捕鱼业也很......

继续阅读

加里波迪两挫那不勒斯军

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很快席卷了意大利波河平原和亚平宁半岛。民主派发动罗马人民起义,推翻了教皇的统治,提出了召开意大利制宪会议的号召,罗马共和国诞生了。当革命的三色旗在罗马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以法国为首的武装干涉者已经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刚刚诞生的罗马共和国。为了打击外国的武装干涉,同年5月,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迪挺身而出,组织......

继续阅读